?
2012-07-05 02:18?出處 民間永嘉
手工紡紗
永嘉民間傳統技藝:手工紡紗,在過去沒有機械化紡紗的年代,人們穿的粗布衣,是勞動人民自己把棉花紡成棉線,再織成布,這種傳統技藝全國各族人民都會,但是工具稍有不同,下面是《民間永嘉》介紹的紡紗。
永熹山區有棉花種植,農家將棉花去籽,在腳踏的土彈花機彈起,或彈成棉胎成搓成花支(約1尺長,一個大拇指大小),在土紡車(音棲,下同)上紡成棉紗,經過糊漿紗曬干后,可用絹機織成粗布成被單。
紡棉花的紡車是一架土制的木頭機器,由紡車架、紡車頭、紡車盤、紡車踏等部件組成。紡車架是個木架,木架上蓋上紡車頭,紡車頭嵌有兩根鐵絲(筷子一般粗)制作的紗錠,紡車頭下是紡車盤,是一個用蔑片、木卡子、十字狀的木龍單連接在一起的一個圓盤,也叫紡車輪盤,十字狀的木頭龍單中間還有一個大圓孔,紡車踏的小頭一端是圓形,插人龍單的圓孔中,紡車踏大頭的另一端下面也有一個凹形小圓孔,木架下端有一根硬柴制的直立的小樁,頂圓,紡車踏凹形圓孔就嵌在這直立的小圓頂上。農家婦女坐在木撰上(紡車倪),雙腳踏在紡車踏上,上下踏著動作,使紡車盤轉動起來。紡車盤面上和鐵紗錠根部的竹套上有苧麻辮緊緊交叉連接,成為一個傳動裝置,使鐵紗錠也旋轉起來。鐵紗錠上又套上筍殼,花支的線頭先連接在筍殼上,左手拿花支,右手提紗線,腳不停地踏,花支一支一支被紡成紗線,一圈又一圈纏在紗錠上,棉紗就一個一個地紡出來。
有句民謠講:“日里東家趕西家,黃昏點燈紡棉花。”意謂過去一些農村婦女游手好閑:白天不勞動嬉嬉哈哈,晚上點燈紡棉紗假勤力。
本文“”來源:http://www.zhenzhibao.cn/news/yongjia/44289.html,轉載必須保留網址。作者:章宏波